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故事网!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 登录

网站导航

站内公告:

南传佛教圣地

当前位置:首页 - 南传佛教圣地

莲花佛地――大邑雾中山记

发布时间:2017-01-09 17:40:09 作者:当代佛教

      

莲花佛地――大邑雾中山记

雾中山亦名大光明山、天诚山,隶属大邑县境内西北的雾山乡,属于邛崃山脉东麓中的一段。《四川通志》记载:“山恒孕雾,故名。”主峰海拔1638米,面积约10平方公里。其四周分别环列着九龙山、金刚山和红岩山,山势宛若一朵盛开的莲花,而雾中山就是莲心了。 连日的阴雨把天空压得暗暗的,雨水滋润过的山林含着一山的碧绿,空气中浮游着一股浓郁的苔藓味。虽然天公不作美,但这并不妨碍我进入雾中山。微雨中的造访,使我更能体察出这座西蜀著名的佛教名山的本质。 由于没及时锄草,遍山的玫瑰丛半掩在青草中,显得有些落寞。 寺里的暮鼓訇然作响,铿锵的鼓点敲击着我的耳膜。开华寺大殿前的石碑在鼓声中静默着。石碑分立于殿宇的两侧,高约4米,内容均为《开化寺碑记》,记述了东汉以来雾中山的历史及宗教状况,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其中一座的碑身保存完整,但文字已几乎剥落殆尽,碑文为大学士万安所撰。另一石碑则残缺大半,为明代胡直撰文。望着这些寂然的石碑,我的心里不由得发出几缕思古之幽情来。 佛陀在拘尸那罗涅\0前曾告诉他的弟子娑伽说:“我灭去七百年,尔往震旦雾中大光明山。山脉发源于昆仑,有七十二峰,是古佛弥陀化道之所。严密保护,嗣后圣者来居。”果然,东汉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天竺高僧伽叶摩腾、竺法兰在洛阳白马寺的精舍里译完《四十二章经》后,来到蜀中雾中山。长路漫漫,峰峦重重,二人在雾中山里栉风沐雨,四下寻觅理想的栖居地。同年,明帝即派大臣付英协助二僧共同开发雾中山,并创建大光明普照禅寺,亦名“开化寺”。“开化寺者,雾中之丛林,禅教之总持也”。自此,“则四方之寺,惟兹山始”。空明灵秀的雾中山从此成为超尘脱俗、高僧云集的胜地。 东晋永和年间,一百余岁的西域高僧佛图澄到雾中山住持弘法。在皓月高悬、大地布银的夜晚,白髯疏垂的佛图澄跏坐于蒲团之上,开始了他又一次清明的观照。尔后,简栖、圆泽、普达舍耶、铁纳星吉、大朗、王子僧伽、僧护等高僧大德接踵而至,为雾中山绵延的法脉不断增添祥瑞之气。其间,开化寺几经更名。直至明宣宗时,番僧舍耶释噶叭申表朝廷,才正式敕赐为“开化寺”。到了明代,雾中山佛教已发展至鼎盛时期。当时拥有“四十八庵,一百八十寺,僧众达数千人”。一时间,雾中山里篆烟缭绕,梵刹林立,声势可谓大矣。为便于管理,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武宗朱厚照敕封高僧圆曦为都纲史官,管理寺庙的一切事务。 在雾中山,茶树是一种历史的标志。距幸福堰不远的山地上,就有这么一大片苍郁的古茶树,其中一些大的茶树要两人才能合抱。雾中山的茶叶早在唐宋时期就声名远播。南宋淳熙年间的一个清秋,诗人陆游在蜀州(今四川崇州)品啜雾中山僧人所馈赠的茶之后,欣然写下一首《九日试雾中僧所赠茶》:少逢重九事豪华,南陌雕鞍拥钿车。今日蜀中生白发,瓦炉独试雾中茶。相传明朝的一个皇帝,被怪病缠得无药可解。后听说雾中山上用“八功德水”烹煮茶叶可治此疾,于是急派人专程取回去服用。皇帝病愈后龙颜大悦,遂将雾中茶列为御用贡茶。此后,寺里的僧众们便开始组织茶叶的生产和加工。他们以茶叶换取粮食与白银,为寺院带来了不菲的经济收入。 顺着开化寺后面的石阶路拾级而上,脚下的石块散发着古老的气息。过去雕有祥云瑞兽的石坊、石柱如今成了石阶的一部分,或半入土中,或披着一身苔衣斜在道旁,默默地述说着历史。这些石阶,就是那些高僧们弘法时走过的路么?烟尘古道,乡市迹远,茫茫崎岖的山道为佛法的传入打开了一条通衢。据史料,早在两汉之际,这里曾是蜀身毒道的路线之一。蜀身毒道又称“南丝绸之路”“蜀布之路”,它将云南、缅甸和印度相互串缀在一起。当时蜀地用食盐、邛杖、丝织品换取云贵高原和缅甸北部的琥珀、玉器、玛瑙、象牙等物品,为彼此间的经济和文化带来了繁荣。汉代四川的佛教就是由这条路线传入的。 古道依然。走在石梯上,一级级的青石就像时光分割成的条块。我在这些条块中穿行,拾掇着那一段又一段远去的光阴。道侧的一根石柱上,依稀可见“群峰当户萝”几个字,想来应是残缺的楹联了。 下山的时候天放晴了,路上陆陆续续有香客上山来烧香礼佛。开化寺接引殿的石阶下方,有一处山门遗址,上面矗立着几根石柱,两旁各有一尊明代石狮,高约两米。一旁的草丛里,横陈着数块断梁残额。时光像一只巨大而虚无的手,掳去了历史。 不远处的“天国名山坊”保存较完整,只是横额有些断裂。为防止下坠,下部用火砖砌成的柱子托住,显得不伦不类。顶部长满了茂盛的蒿草。坊额上刻的“天国名山”为明代状元杨升庵所题。其书体势开张,有雄秀之气。石坊的背面则是明代赵季沛书写的“西维灵”四个大字。石坊前,分别有两道石屏,左龙右凤,雕刻精美。这里亦称为“雾锁三关”,为雾中十景之一。走近石柱,发现斑驳的柱面上竟刻有杨升庵所书的楹联两幅: 天下无双地,雾中第一山。 春水夏云,秋月冬风,宝地占四时之景。 西瞿东胜,北庐南瞻,京天统万法之宗。 明嘉靖十七年,一代文豪杨升庵与邛州(今四川邛崃)太守张纪、大邑县令吴兴等同游雾中山。“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他们悠游于烟岚云水、茂林修竹之间,彼此歌咏唱和,乐而不知其返。归去后,杨升庵以清新隽永的笔调写了一篇共一千零八字的《开化寺碑记》。钟灵毓秀的雾中山曾吸引着一大批文人墨客留恋于此。张俞、魏了翁、陆游、文与可、杨升庵、计有功等纷至沓来,为雾中山留下了许多锦绣绮丽的篇章。

过了飞仙石是接王寺。寺院位于山麓处的一块坡地上,周遭有平整的菜地和茂密的冷杉林,显得宁静而祥和。

莲花佛地――大邑雾中山记

接王寺建于东汉永平年间,相传蜀汉昭烈帝刘备、唐明皇李隆基及后蜀国君孟昶都曾在此游玩,故名“接王寺”。山门前是明代御史王圻题的“霞嶂关”石坊。门侧有一株高大的红豆杉树,树身胸围达5.5米,要4人方能合抱。阳光下,华盖般的树冠摇曳在寺院上空,招来了几只投林的鸟儿。开化寺的主持果章法师今年已94岁高龄,他从峨眉山九老洞附近的仙峰禅院下来后,便一直致力于寺院的振兴。经过努力,现在寺院的维护建设已日趋完善。中午,有幸与主持在他的厢房内共进午斋,并聆听养身之道,受益非浅。 在韦陀殿的长廊上,我还遇到了果章法师的戒兄——98岁的果超法师。听寺里的居士说,果超法师是位游方僧人,从峨眉山上下来有数月了。每天,他在韦陀殿的廊沿前摆上一张木桌,借着明亮的天光抄写经书。除了应有的休息,他每日都从晨光熹微的清晨一直抄到落霞满天的黄昏。数月如一日,从不间断。为了不打扰抄经的老人,我在他的身后安静地伫立着,看他在点划之间构筑着自己的世界。书桌上,有几部未写完的《金刚经》和《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字体均为小楷,工整而有法度。很难设想一个98岁高龄的老人每天就这么周而复始地写着,写着。我想,当老人用笔墨与纸对话时,一定在内心的某个角度升华着朴素的坚忍与恒定。 阳光愈加明媚,昨天的雨已渐渐透入大地和植物的深处。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树丛中,斑驳的光影加重了青山的色度。美丽深邃的雾中山,呈现出一派万物的和谐。

有删节

上一条:骷髅墙

下一条:最后一页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沪ICP备06053729号]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