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故事网!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 登录

网站导航

站内公告:

沿途风光

当前位置:首页 - 沿途风光

云居寺传说

发布时间:2017-01-09 18:12:39 作者:当代佛教

      

云居寺传说

掉字不改意 在云居寺弥陀殿院内,有座嘉庆御碑亭。嘉庆御碑是一块卧龙碑,雕刻精美,做工考究。碑上玉龙腾跃,祥云环绕,碑身两面分别刻有清朝嘉庆皇帝两次游幸云居寺时御笔亲题的诗文《云居寺瞻礼二十韵》和《再游云居寺》,词藻华美,书法遒劲,是一代天骄的代表作。 1942年,古老的云居寺经历了一场空前的浩劫,日军的飞机对寺院进行了狂轰滥炸,佛门净土上硝烟弥漫,弹片横飞。嘉庆御碑也没有逃过这场劫难,密集的弹火扫向嘉庆御碑,碑身侧面炸出一个个弹坑,一块弹片划向碑身,它像长了眼睛一样,直奔“云居寺”的“云”字,随着一道弧光,“雨”字下面的“云”不见了,变成了一片空白。 今天,饱经战火洗礼的嘉庆御碑依然挺立,在用弹痕讲述着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当人们驻足赏碑时,对碑文上面那个被炸掉的“云”字经常会发出深深的感叹,因为令人拍手称奇的是:弹片消掉了“云”字后留下的弹痕不大不小,不偏不倚,不深不浅,宛如一朵漂浮着的祥云,端端正正地托着上面的“雨”字,云托雨不正是“云”字的形象再现吗?这正是“天意造机缘,掉字不该意”啊!人们细细品味,在缺憾中找到了新的完美,这怎能不让人拍手叫绝呢?战争是无情的,但佛门净土的法炬祥云是无处不在的。战火与祥云,过去与现在,人们品味着佛法和宇宙的广博深奥。掉字不该意的“云”字,在向人们讲述着不堪回首的战争历史,讲述着佛门因缘相生的玄妙之理,讲述着云居净土的无限威仪。 断石不断佛 云居寺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是国宝云集之所,有确切记年的唐塔就有七座。在这七座唐塔中,您是否留意过唐朝开元十年塔内“一佛二胁侍”的精美佛雕呢?如果您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在浮雕佛像头部发髻上方,有一道细细的横向断纹,这条断纹背后记述的是浮雕失而复得的离奇故事。 1997年9月9日的深夜,天黑得出奇,风高云重,伸手不见五指。就在这天夜里,有一个文物盗窃团伙几经踩点后向云居寺伸出了魔手,把开元十年唐塔内的“一佛二胁侍”浮雕偷出了云居寺。这块浮雕属于国家一级文物,是石刻文物中的精品,所雕一佛二胁侍生动形象,有着极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它的失窃是一种极大的损失和不幸。 那日凌晨五点钟,值班人员发现唐塔浮雕被盗便紧急上报了值班领导,之后警方和主管部门的领导来了。人们在忙碌地找寻侦破线索,因为早一分钟破案,浮雕就少一分危险。可是由于犯罪分子十分狡猾,一时难以找到线索。就在人们焦急万分之际,水头村的一位村民拿着一件衣服来了,他报告警方说是早晨去菜地的时候发现的。 原来,犯罪分子在偷窃时途经他家菜地,忙乱中丢掉了这件衣裳。办案人员看见这件衣服如获至宝,经检查,在衣袋中发现了一张小纸条,上面记录的是一个电话号码,正是这个电话号码给侦破此案提供了唯一线索,同时宣告了犯罪分子末日的到来。在以后的侦破中,办案人员顺藤摸瓜,在河南省境内找到了这件珍贵的文物,并将主犯当即抓获。令人感到遗憾的是,石浮图碑在辗转中摔断了。听到唐塔浮雕摔断的消息,石刻文物专家非常痛心,他们按常规推断:一定是从佛的脖颈处摔断的,因为那里最薄弱。但当专家看到失而复得的浮雕时,又破涕为笑,原来石浮图是沿着佛像发髻上方断的。也就是一佛二胁侍“毛发无损”,“断石没断佛” 。 一张小纸条使国家文物失而复得,石雕虽断但佛像丝毫无损,了结此案长达六年但犯罪分子无一漏网。如今,虽已事隔数年,但人们还会经常提起这段“断石不断佛”的故事,在感叹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同时,也在感叹云居寺的佛门广大和法海无边。 功德来 天光开 云居寺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古寺,随历史风云变幻几经兴衰。在党和政府、社会各界的资助下,如今已是古刹重光。古往今来,为护经建寺,有许多佛门信士慷慨解囊随喜功德,其行为感天地,动日月! 1999年5月18日,房山区第五届旅游文化节的开幕式在云居寺举行,同时云居寺也迎来了一批为石经回藏捐资的虔诚之士。主会场露天搭建在云居寺东门外停车场上,主席台坐北朝南。当人们热火朝天做着各项准备工作的时候,天下了起雨。这场雨一直下着,越下越大,一点儿也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眼看着开幕式的时间就要到了,但雨还是不停地下着。主席台和会场到处都是雨水,预计在长条桌上铺的白桌布没有办法铺,舞台上的红地毯也被雨水湿了个透。原定的计划一下子被这场雨打乱了,组织急得团团转。这是,人群里有一位老人建议到庙里烧香试试。于是,有一个人主动到庙里去敬香,祈求雨停下来。说也真奇,当他敬完最后一柱香后,雨果真停了,但天还阴着,丝毫没有放晴的意思。 开幕式终于可以举行了,议程按原计划一项一项进行着,进行到为石经回藏捐款的仪式时,虔诚的嘉宾们纷纷手捧善款走上主席台:十万元、二十万元……笔笔巨款凝聚着信众们的血汗和虔诚。就在这时,奇迹发生了:天空厚重的黑云被亮光划开,刹那间,一缕刺眼的阳光喷薄而出,像舞台的灯光一样直射主席台。台下顿时哗然,人们齐声发出惊叹,更有大德高僧、善男信女跪地而拜。这真是“功德来,天光开”。 当活动圆满结束,贵宾们就要离去的时候,天空中又下起了绵绵细雨…… 午时修 午时倒 在抗日战争时期,寺内的南塔两度遇难,最终被毁。先是遭到了日军飞机地轰炸,后来又在日军建造岗楼时被拆毁。就在南塔被拆的时候发生了一段让人倍感神奇的故事。 当年,日寇为封锁平西抗日根据地的通道,在云居寺东南边建立了三道封锁线,为严密监视平西八路军和抗日根据地的老百姓,还在封锁线外兴建起岗楼。为筹集修建岗楼的砖料,日军到处搜刮掠抢,神圣的南塔也成为了他们的“猎物”。 为修建岗楼,日军强逼附近村子里年轻力壮的村民充当民夫,逼他们到寺里拆南塔。南塔建于辽代,为十三级密檐式砖塔,造型优美,雄伟壮观。民夫们望着高大的宝塔不禁摇头叹息。在日军的强迫下,他们极不情愿地开始拆塔。塔建造的十分牢固,他们只能从塔基上找砖缝用杠子橇,用镐刨,把砖一块一块地抠下来。几天后,塔基和底下一至三层周围的砖已被抠掉,只剩孤零零的塔心支撑着上边的十多层塔身。拆塔的人每拆一块砖,心都提到嗓子眼,太悬了,不知再拆一块,塔会不会塌下来。 一天中午,提心吊胆的人们终于盼到了吃午饭的时候,南塔周围一片寂静,只有塔旁柳树上的知了还在一声声鸣叫着。就在这时,只听“轰隆”一声,南塔倒塌了。众人赶忙跑去观看,南塔已不复存在,剩下的只是遍地的砖石瓦砾,并且倒塌的砖体没有一块是完好的,都成了小碎块,再不能做建筑用的砖料。更让人们吃惊的是他们在砖石中还发现了一块完整的汉白玉小碑,碑文铭刻着“午时修,午时倒”的文字,原来南塔是于当年的某天中午建成,而今天倒塌的时辰也正好是午时,恰恰应验了碑上的话。并且塔倒的时间是人们停工吃饭的时间,塔倒时没伤到一人。民夫们情不自禁的朝宝塔遗址处虔诚地跪拜着,以示他们的忏悔和惋惜之情。 “午时修,午时倒”,塔倒砖石碎,塔倒不伤人。南塔“牺牲”时的这种种奇异现象,处处却向人们透视着佛门的神秘玄机和佛祖的无限慈悲。 云居浴佛 天必降雨 浴佛节又称佛诞节,在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举行,是佛教的重要节日,浴佛的意义在于洗涤罪恶,灌入智慧,此节是根据传说中佛祖诞生时,有九龙吐水为其沐浴而演变来的。 佛教圣地云居寺的浴佛活动古来有之,场面宏大。据辽代的《千人邑会碑》记载,“……风俗以四月八日共庆佛生,凡水之滨、山之下,不远百里,仅有万家,予馈供粮,号为义食。是时也,香车宝马,藻野缛川……。从平地至于绝巅,杂杳驾肩自天子达于庶人,归依福田……。”从文中可见辽代云居寺浴佛法会的空前盛况。 云居寺自1987年开放以来,一直沿袭着举办浴佛法会的传统。历年来活动举办时间大约3-5天,其场面不在辽代浴佛法会之下,值得称奇的是在这十几年的活动中,“云居浴佛,天必降雨”,就是每年都在庙会这几天下雨。佛诞之时,云居寺上下焕然一新,七彩祥瑞高悬,主殿之内更有高僧大德庄严地为松香莲花盆内的太子像洗浴金身。整个云居寺香客云集,钟鼓齐鸣,香烟缭绕,仿佛那缕缕青烟已把人们的虔诚之心传递给了佛祖,人们沉浸在浴佛法会的无限喜庆之中。俗话说“好雨知时节”,也许上天也被浴佛法会欢乐祥和的气氛所感染,每逢浴佛法会必会普降甘露。有时是狂风大作,大雨滂沱;有时微风习习,细雨绵绵;有时则是由晴空万里偶变乌云密布雨洒万物。就这样虽然每次降雨量多少不等,但十余年来浴佛节下雨的现象从未间断过。更离奇的是,有时只有云居寺下,其他地方一点不下。 难道是人们的虔诚动容了天地,动容了佛祖,还是纯属巧合?如果是巧合,那这连续十多年的巧合绝对不是偶然现象了。浴佛节的法雨让记载中九龙吐水为佛祖沐浴的传说更显真实,让欢乐祥和的浴佛节更具诗情画意,它滋润了这块宝地,滋润了人们的心田,更让本身就具有传奇色彩的千年古刹又凭添了几许神秘…… 山门不倒 寺必重修 “山门不倒寺必重修”是云居寺方圆数十里流传已久的一句佳话。从中不难体味出人们对古刹的无限眷恋和对古刹重光的热切期盼。这句话虽不知出自哪位“预言家”之口,但早已被今天的事实所验证:云居寺经过1985年和1999年两期工程的修复,如今已重现庄严。尤其是那座历千年而不毁,经战火而不倒的山门,因为布满弹痕而愈发显得沧桑和庄严。 这是由11块汉白玉石组成的拱形山门。在日军侵华战争时,云居寺曾于1937年秋后、1939年秋后和1942年相继遭到三次大规模轰炸。战火后的云居寺,主体建筑大部分都被毁,仅残留下孤零零的山门和几座佛塔。当时,山门被炸得伤痕累累,正面有弹痕10多处,尤其是山门右下端的两块起支撑作用的石料被炸得仅剩下三分之一,石料的连接处仅有10公分左右,仿佛随时有倒塌的可能。但奇怪的是它险而不倒,从40年代到80年代,山门顽强地支撑着、屹立着,等待着 “寺必重修”这一机缘的到来。这座受伤的山门好像接受了人们的重托,有了灵性一般,经历43年的风风雨雨而仍旧巍然挺立。古老的云居寺也在无限的荒凉和沉寂中度过了43个春秋。虔诚的人们只有透过山门那简单粗犷的线条依稀找寻寺院往日的壮观之景,憧憬寺院未来的辉煌之象。 终于,云居寺喜逢盛世。当时间的巨手指向1985年,“寺必重修”的机缘终于来到了。党和政府为了保护国家的一级文物,开始大规模的修复云居寺。在建造天王殿时人们依旧把不倒的山门镶嵌于正门处,让它继续和寺院一起谱写新的篇章。“山门不倒,寺必重修”,这句话至今还被人们传诵着。 观音送子 香客还愿 云居寺是藏经纳宝、祈福迎祥的佛教圣地。自1987年对外开放以来,以丰厚的文化、鲜明的特色、秀丽的风光迎接着八方来客。在众多的来客中有许多是专为烧香拜佛许愿而来。他们虔诚地敬香礼佛,并默默许下自己深藏的心愿。按照习俗,如果香客们许下的愿望得以实现,就必须再来“还愿”。在云居寺第六层殿大悲殿里就有许多香客们还愿的娃娃。 香客们为什么在大悲殿里还娃娃呢?原来,大悲殿里供的是一尊千手千眼观音菩萨,为明代铸造。造像慈眉善目,衣带飘飘,一副慈爱之相。由于佛门一直宣传观音菩萨的慈悲为怀、救助众生,所以在中国民间信仰观音菩萨的人很多,民间曾有“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的说法。在佛教经典中,本没有“送子观音”的说法,但是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观音是一位大慈大悲、神通广大的菩萨。所以,人们根据需要在三十三观音之外又加上了送子观音的名号。大悲殿里的玩具娃娃正是有的香客在千手千眼观音像前许下求子之愿,愿望实现后还回去的。 后来,人们一传十、十传百,到大悲殿求子或求保佑孩子健康成长的人越来越多,以致这些年来大悲殿里的娃娃也越来越多。管理处为了合理安置这些玩具娃娃,就在殿外设置了“娃娃库房”,殿里为他们设立了“娃娃专座”,还愿的娃娃在“娃娃专座”才坐上一年,就需要进入“娃娃库房”,因为还娃娃的太多了。现在那些娃娃整齐的排坐在观音像左右,“童子伴观音”成了云居寺独有的景观。 从大悲殿开放至今,在寺院方圆左右,十里八村,流传着许许多多在云居寺求子得子的佳话。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云居寺大悲殿求子灵的消息不胫而走,来云居寺许愿还愿的人也越来越多。每逢初一和十五,大悲殿前香火旺盛,香客不绝。人们虔诚地在观音像前顶礼膜拜,观音像则在缕缕香烟的萦绕下显得更加庄严神圣、慈爱无限。细心工作人员也总会在“娃娃专座”里发现新还愿来的娃娃。 北塔佛偈语砖的由来 北塔是云居寺的标志性建筑,建于辽代,造型独特,俗称钟鼓楼。在塔身的下半部镶有176块佛偈砖,砖上刻有“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的法身舍利偈铭文。这首偈语出自《造塔功德经》,讲的是佛教中有关缘起的教义。佛教上讲“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佛”。这些佛偈砖有着十分重要的象征意义,是北塔的重要组成部分。 1989年党和政府拨专款修复北塔,修塔工程从上至下进展顺利,但快修完时遇到了难题。因为距塔座一米处的佛偈砖已脱落和残缺,为使北塔修旧如旧需重新镶嵌佛偈砖。到哪里去找这百余块佛偈砖呢?施工人员跑遍了周边几十家砖场,但是没有一家能生产出同等规格、版式和密度的佛偈砖。施工人员被难住了,修塔工程无法进行,只能暂时停工。为了不耽误时间,施工人员开始修周边的围墙。修墙需要淋灰,施工人员就在距北塔东南约10米处的地方挖了一个淋灰坑,收工前投入石灰,注满水后待明天使用。奇怪的是到了第二天早上,满满一池子水一夜之间全流失了,顺着流失的方向出现了凹陷,一直延伸到距北塔基不足2米的唐太极元年小唐塔附近。 施工人员在惊诧之余立即把情况报告给管理处,后经北京市文物局专家来寺进行实地勘测,专家推测塔基下可能有藏宝的洞穴,于是立即动手挖宝。人们挖着挖着奇迹出现了,在太极元年小唐塔附近的塌陷处,发现了寻觅已久的修塔急需的辽代佛偈砖。经观察,这些宝砖的文字内容、版式、规格和北塔上镶嵌的砖一模一样,并且过数后竟惊奇地发现一共是177块,北塔八面共需176块,在补足塔砖后还余1块。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施工人员像见到了救命草一样,高兴的欢呼雀跃。不久,北塔四周佛偈砖全部镶齐,北塔修复工程胜利竣工。 北塔佛偈砖的应机出现,向人们生动地讲述着缘起教义中所说的因缘相以备来日再修,机缘在急需的时候让佛偈砖出现,正是“因缘相生宝砖重现,前人积业后人得果”。 邻村赵家小男孩的故事 2004年4月18日晚7:00左右,云居寺的退休职工老赵带着一对父子来到云居寺。他们是专门为患病的小男孩一家人来寺消灾礼佛的。原来在前不久,那个男孩突然得了一种奇怪的病:浑身瘫软不能站立。十四岁的孩子本应是活蹦乱跳的,可现在却不能走路,不能上学。家里人很着急,带着他去了很多医院,但不仅治不好,连得的是什么病也查不明白。情急之下,他们只能听家中老人的话,带着孩子到千年古刹来礼佛,祈求佛祖显灵保佑孩子尽快好转。 在领导批准后,孩子的父亲背着孩子进了寺院,这时孩子正浑身瘫软地趴在父亲背上,穿着拖鞋的脚无力的垂着。当他们进入佛殿后,奇迹发生了,孩子突然说:“我下来,想自己走”。大家都非常吃惊,孩子的父亲带着又高兴又生气的语气说:“你不是走不了吗?”。父亲放下孩子,孩子果然奇迹般地站住了,要知道,他已经有一年没站起来过了。他不仅站住了,孩子父亲的搀扶下一步步迈开了步子,家人都非常惊讶,这孩子怎么说走就走了呢?赵家老人说:这孩子一定有佛缘,为了他能没灾没难地成长,就叫他在云居寺认了慈云法师为师父。 又过了几天,小男孩在云居寺皈依了,法号释演安。皈依仪式上,他虔诚地礼拜佛祖。他瘫痪了一年,来到云居寺奇迹般好转的事跟谁说谁也不信,但小男孩真的好了,他和其他孩子一样蹦蹦跳跳,上学读书。但他多了一个老师,那就是慈云师父,多了一个学校,那就是云居寺。这也许就是孩子的佛缘! 辽金石经发现的机缘 1956年至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纪念释迦牟尼佛涅2500周年,中国佛教协会对房山石经进行了全面发觉整理和拓印。 1956年的春天,由黄炳章、曾毅公等专家组成的考古发掘工作队来到石经山开始了艰苦的考古发掘工作。在考古发掘之余,专家们翻阅了大量关于云居寺的文史资料,他们发现了石经“一藏于山,一藏于穴”的记载,这说明除石经山藏隋唐石经外,在云居寺内还藏有辽金石经,但史料上却没有记载藏石经的准确方位。为了找到埋藏辽金石经的确切地点,专家们查找了大量资料,但收获甚微。 1957年8月,经过房山石经考古发掘工作队的辛勤劳动,山上的隋唐石经按照原计划全部整理完成,考古专家们准备集中力量对云居寺进行考古发掘。为找到地穴的石经,专家们忘我地工作着,分头找寻辽金石经的埋藏地点。一天,骄阳似火,但黄炳章先生凭着对工作的热爱和执着,不顾炎热,依旧认真地在云居寺周边考察,找寻辽金石经的埋藏地点。 时值正午,黄老师忽觉一阵口渴。于是,他就近到老乡家找水喝。朴实的老乡早已听说有城里的专家在山上整理石经,看到汗流满面的专家找水喝立即热情地让到了屋里。黄炳章先生坐在炕沿上喝着老乡舀的凉水,顿觉一丝清凉,暑气渐消。他边喝水边和老乡聊天,就在他无意间一低头的时候,看到靠近灶台旁的炕沿下有一块被灶火映亮的石头,上面仿佛还有文字。出于职业本能,他急忙凑到石头旁仔细察看,果然上报镌有文字,当他看到“……发心磨营贞石,镌造大藏经已备法灭……此塔前相去一步在地宫有石经碑4500条……”的刻字时,他惊呆了,情不自禁地说道:“找到了,找到辽金石经线索了。”困扰已久的谜团就在不经意间破解了,这块误被垒炕的石碑原来是《大辽燕京涿州范阳县白带山云居寺释迦佛舍利塔记》,据老乡讲:在南塔没倒塌时,这块碑曾镶于南塔塔心,1942年南塔被毁时,这块碑混于瓦砾中,被老乡捡回家做了垒炕的石料。 根据这块碑“此塔前相去一步在地宫有石经碑4500条”的重要记载,1957年8月1日,专家们开始在南塔塔基附近进行发掘。发掘工作进行很顺利,仅用7天便全部发掘出藏经地穴的位置,使埋藏了840年之久的10082块辽金石经第一次重现人间。曾镶于南塔塔心的《大辽燕京涿州范阳县白带山云居寺释迦佛舍利塔记》历战火出生而不毁,又传奇般的被老乡抬到家里做了垒炕的石料才得以保存,它仿佛在默默的等待慧眼识“材”之人。

沉寂了15年后,机缘终于来临,我们顺着时间往前推,会发现许多机缘:塔不塌,碑掉不下来;碑掉下来,老百姓捡回家垒在了炕沿下;黄先生口渴偏偏到这家找水喝,偏偏就坐在了这个炕上,偏偏就看见了这块碑记……无意间的发现,使得辽金石经在纪念释迦牟尼涅2500周年之际得以重现人间。正如已故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说“辽金宝藏,应机出现”。是啊!辽金石经的出土的确是一种无巧不成书的机缘。

上一条:大慈寺与无相禅师

下一条:灵应寺传说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沪ICP备06053729号]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