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故事网!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 登录

网站导航

站内公告:

汉地佛教圣地

当前位置:首页 - 汉地佛教圣地

清凉寺的钟声

发布时间:2017-01-09 17:15:39 作者:当代佛教

      

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

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 ——《闻钟偈》

清凉寺的钟声

除夕之夜的清凉古寺 今年的除夕夜,我是在清凉山的钟声中度过的。 清凉山,踞于南京城西隅,古名石头山、石首山,据《上江两县志》记载:“自江北以来,山皆无石,至此山始有石,故名。”当年诸葛亮把金陵地形称作“钟阜龙蟠、石头虎踞”中的“老虎”,以及毛泽东脍炙人口的“虎踞龙盘今胜昔”的诗句中所指的“老虎”就蹲踞于此。 清凉山也是石头城遗址所在地。唐朝以前,南京这段长江是绕清凉山的西南麓奔腾东去的,立于清凉山上,可见白浪滔天的壮丽景色和旖旎的长江风光,浪涛拍打的悬崖峭壁也成了一道天然屏障。东汉末年,孙权在山上建“三国城”,因此山古时有石头山之称,故又叫“石头城”。直到南唐中主李�扩建兴教寺为清凉大道场,才将石头山改称清凉山。尽管历史已经过去了1000多年,长江西徙,雄风不再,可石头城环城“七里一百步”的遗迹在这里依然可寻。 自唐中和四年(884年)开始在清凉山创建寺庙,这里逐步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佛教圣地,至五代已形成了旺盛的香火。清凉山上有一座清凉寺,几经战火,几经修葺,几毁几建,饱经沧桑,从太平天国开始遭毁,这里便钟偃鼓息,梵音了无,几成荒芜之山。清凉寺里原来是有一口钟的,寺里的僧人闻钟则醒,从而开始一天的佛礼、诵经,附近的村民听钟则起,从而开始一天的早耕,因为战乱那口古钟也无了踪影,但那苍凉的钟声穿过历史的时空,始终袅绕在僧俗两界人们的心里。而清凉寺作为南唐首刹,又为中国佛教五家禅宗之一——法眼宗的祖庭,在佛教界是一直具有崇高地位的。 提起清凉寺,不能不提文益禅师和他创立的法眼宗文益禅师(885-958年),余杭(今浙江杭州)人,七岁开始出家,二十岁在越州(今浙江绍兴)开元寺受具足戒,先后在明州育王寺、福州长庆院、漳州石山地藏院苦修律学,潜心学法,方得真悟。后来游至临州(今江西抚州市),临州刺使请他住持崇寿院,从此名声大振。南唐时期,文益禅师被烈祖李�请来南京住持报恩禅寺,赐号“净慧禅师”,后来中主李�又礼请文益禅师住持清凉山大道场,文益禅师当下弟子甚众,有国内禅僧,更有来自新罗、高丽、日本等外国僧人愈千人,可谓盛况空前。文益临终前,中主李�曾亲临问疾,文益去世后,中主赐谥号“大法眼禅师”,在江宁县境内存放文益遗骨的塔也被赐为“无相塔”,文益开创的法系便被称作“法眼宗”。 中国佛教的最大特色就是禅宗。自梁武帝时代的菩提达摩初祖起,禅宗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之后,分为六祖慧能的南宗禅及神秀的北宗禅。北宗禅主张渐悟,不久即衰落;南宗禅主张顿悟,在中唐以后渐兴,成为禅宗主流。在禅宗五家七宗中尤为看重佛教经典的当数法眼宗,它以熔铸经典义理而形成自己的特色宗风而着称。如宋晦岩智昭着《人天眼目》中所述:“此宗家风,对病施药,相身裁衣,随其器量,扫除情解”。法眼宗通过汲取楞严三昧、金刚般若、圆觉了义、维摩不二、楞伽妙谛、华严法界等教乘菁华,铸成其“法眼”,形成了法眼宗独特的感悟。法眼宗虽为禅宗五家最后创立的宗派,但它博众家之长,顺应时之需,经文益、德韶、延寿三世,滴滴相传。 法眼宗的主要思想,源于文益禅师所著《华严六相义颂》中所提“理事不二,贵在圆融”,以及《三界唯心颂》中“不着他求,尽由心造”的宗旨。文益禅师在《十规论》中说:“大凡佛祖之宗,具理具事,理事相资,还同目足”,他认为理事是圆融的,即所谓的“一切现成”,并非刻意安排。 春节之前我曾经去过一趟清凉寺,见到了现在的住持理海——一个不仅具有法相,而且对法理也有较深造诣的和尚,他跟我讲过法眼宗中有关“圆融”的法理,就是对人类、对世界、对自然界万事万物要宽容、要包容,如果每个人都能常怀圆融之心,那么人与人之间就多了一分和谐,世界和世界之间就多了一分太平,于己于人于物亦即“无碍”了。看来,圆融不仅是法眼宗的宗旨,也应是每个人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和治理国家的根本。 法眼宗虽然只在五代十国南唐至宋初时期盛行了百年之久,但它在中国佛教发展的历史上却有很高的地位,尤其是近年来对法眼宗禅学思想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学科,备受海内外学者的重视。 我在南京已经生活将近30个年头了,闲暇之余偶尔也会去清凉山转转,只知道那里是南京城的一个公园,那里还是南京城有名的奇石和古玩市场,山中有寺那只是历史的记载。直到2009年南京重新恢复清凉寺,清凉山才结束了有寺名无寺宇的历史;而重铸铜钟,让清凉山的钟声重新回响在这座古老城市的上空,就是在今年的除夕之夜。 在南京广州路最西端北侧,有一个牌坊式的三扇拱门,中门上方有明末清初著名画家、诗人龚贤所书“清凉山”,这就是清凉山公园的南大门。自进入大门以后,左右两边是山,中间为一狭长地带,地势随山体往后逐步抬升,状如一把交椅,现在的清凉寺就位于公园之内清凉山南麓的山坳处,现仅存五开间平房一座,红墙黑瓦,门上“古清凉寺”四字是由江苏著名画家萧平题写的。我来到清凉寺的时候,已接近除夕和大年初一的交界点了,寺前广场上满是来撞钟或聆听钟声的香客信众,被香烟缭绕着的不太恢弘的古寺里灯火通明,理海住持与众僧正在做着法事,有两个和尚一边唱着晨钟暮鼓诗,一边在撞钟,为这座城市、为芸芸众生祈福。 据说晨钟暮鼓起源于齐武帝时,最早它主要用来报时,后来人们把撞钟或聆听钟声当做祈求佛祖保佑的一种意愿,而且佛教认为,闻钟声可以清烦恼,长智慧,生菩提。最有名的钟声当属苏州寒山寺的钟声了——“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的这首诗曾经牵动了多少游人的古韵情思。当然,无论是清凉寺的钟声,还是寒山寺的钟声,声声都敲打在人们柔弱的心坎里,传递的是人们漫漫岁月里割不断的情思,也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美好未来的憧憬,让人怦然心动。 以前读书读到“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时,以为和尚是没有事就撞撞钟的,很随意也很轻松,其实这是误解,据方丈讲要挑选一个很好的撞钟和尚真的不容易。我上面讲的寒山寺钟声为什么那么有名呢?不是它有多重,也不是它的声音能传百里,更不是夜半敲钟之故,而是从午夜开始敲钟,至凌晨相交之时,二十分钟之内要敲完一百零八下,且最后一下,必须敲在夜半十二点整,多一秒、少一秒都不行,而且还要撞出抑扬顿挫、错落有致、轻重分明;不仅要传得悠远,还要回荡不息。同时,撞钟时的节奏快慢也很有门道,即:紧七下,缓八下,平平二十下,是为“一通”,如是者三,便为“三通”,最后再撞三下,共撞钟一百零八下。而且每敲一下钟,都要吟诵佛经中的某一个字,如“紧七下”时要念“大方广佛华严经”,及之,撞钟一百零八下,要念一百零八个字,而且吟诵的佛经都有不同的祈愿。 对于敲钟108响的习俗,最早可见于宋代诗人米芾的《晚钟诗》:“龟山高耸接云楼,撞月钟声吼铁牛,一百八声俱听彻,夜行犹自不知休。”至于为什么要敲钟108响,还是出自佛教,在佛教中有人的一生有108种烦恼之说,因此,鸣钟一声,可除去一种烦恼,鸣钟108声,可以除去全部烦恼。 时隔百年,清凉寺的钟声重又响起,这不仅是佛教界的福音,这座城市的福音,更是人类的福音。 虎年走了,兔年又来了,南京城辞旧迎新的鞭炮顿时让这座城市再次热闹起来。 我立于寺前的寒风中,望着大殿里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听着从寺里传出的悠扬悦耳的阵阵钟声,胸中顿时弥漫了一阵暖意,忘色忘空,宁静而开悟。

今年除夕,清凉寺的钟声,我已是不能忘了。

2011年大年初二于静气斋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沪ICP备06053729号]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